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行业新闻  (10984)
联盟动态  (8)
会员动态  (0)
国际新闻  (7)
 
最新文章  
 
 
停车难题“新解”系列报道 2025-2-14
道路停车行业联盟2025-02-14 16:01:2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海报新闻 文字大小:[][][]

  【海报新闻2月14日讯】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居民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停车位“一位难求”成为横亘在居民生活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现实难题,破局城市停车困境已迫在眉睫。错时共享停车位有效拆解时间限制,向天空向地下“要车位”顺利打破空间捆绑,信息化手段整合碎片化停车资源……全国各地均在积极破局停车困境。海报新闻记者从京沪两地出发,放眼全国,探寻城市停车难题的“新解法”。

  停车难题“新解”①| “把车停到机关大院” 错时共享破局城市停车困境

  在白天,商业区域和办公区域的停车位供应紧张,到了夜晚,住宅区的停车位同样供不应求。与此同时,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则常在非工作时段空置,停车供需明显不平衡,夜间大门紧闭的“机关大院”也关上了居民停车的“便利之门”。不少有需求的居民望“门”兴叹:数个空闲车位却停不下一辆车。

  “把车停到机关大院”。近期,海报新闻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北京、上海两地合理调配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资源,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推出了错时共享停车位。越来越多的居民能够将车辆停放在原本不对外的“机关大院”。

  北京海淀:150元/月的“低价”停车位

  “停车位一年起租,年租费用为1800元,折合到每月是150元,停车时间是晚7点到次日早7点,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全天可停。”

  这是出现在北京的车位租赁情况,150元一个月的停车位究竟在哪里?这个答案被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办事处找到。

清河街道办事处大院内的三层停车库

  2024年12月底,记者来到清河街道办事处,看到街道办大院内有一个三层垂直机械停车库。接待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24年开始,街道办内的停车场推出了错时共享停车位,可供附近的居民停放车辆。目前有20多个车位对外开放,居民向居住地所在的居委会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停放。

  “我们也不会把停车时间控制得很严格,有的居民碰上特殊情况早来晚走一会也是可以的,尽量为居民提供便利。”该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还咨询了该街道办辖区内的学府树家园第一社区委员会,了解到2024年12月初,此处刚刚办理了2025年度清河街道办错时共享车位的续约手续,签约周期为一年。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附近租房的居民凭借租房手续等材料也可申请。

  除了海淀区,门头沟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也向附近居民提供了30个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价格同样是150元/月。

  北京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错时共享停车位的探索。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中明确提出,停车泊位“有偿错时共享”。2019年11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的指导意见》,提出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建筑的停车设施在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情况下应对外开放,实行有偿错时共享,优先用于居住停车。

  除了机关单位,部分国企的停车场也开始面向居民张开怀抱。2023年10月,北京公交集团对外开放了首批公交场站的错时共享停车位。

  日前,记者走访了朝阳区北土城公交场站,目前该场站已对外开放23个错时共享停车位。其工作人员李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此场站车位费为300元/月,停车时间为晚7点至次日早8点,“不分节假日、周日,每天早上到点后都需要把车开走。签完停车合同,我们会给车主一张能够进出场站的‘车证’。”

  截至2024年年底,北京公交集团已经对社会开放具备错时共享停车条件的公交场站200余处,总计可提供小客车停车位超过3000个。

  上海奉贤:线上签约,先到先得

  与北京一样,上海也在利用错时共享停车来为“停车难”破局。

  2016年起,上海市交通委联合七个委办局印发了《关于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实施意见》,并连续三年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推动创建。2021年,市交通委又联合十个委办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停车难综合治理工程配套支持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停车共享机制,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各停车场(库)经营企业向社会错时优惠开放停车设施,其中有条件的可以通过“上海停车”APP、小程序实现错时泊位的在线签约。

2025年,奉贤区交通委停车场作为错时共享点位之一,对外开放了90个停车位

  2月8日,记者从上海市奉贤区交通委了解到,目前奉贤区交通委正在持续挖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资源,扩大共享范围。2025年,奉贤区交通委作为错时共享点位之一,对外开放了90个停车位。“目前整个奉贤区,有周边停车需求又有资源可以共享的点位已经基本挖掘得差不多了。”相关负责人表示。

  和北京的情况类似,奉贤区的错时共享停车位同样遵循白天内部使用,夜间居民共享的原则,停车时间需要每个点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约定,一般是下班后半小时进场,早上7点半到8点离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共享车位为签约制,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和管理,每天的动态变化不大,基本和签约率一致,“位于老城区、周边居民区较多的共享点位的签约率基本保持在100%,群众都很欢迎这样的共享服务。”

  记者了解到,奉贤区的这类车位采用网络公开申请的方式,先到先得。申请者需要提供申请材料,证明属于共享点位周边的居民。在停车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场和离场,出现不遵守共享原则、影响共享点位使用的,满三次即取消其共享资格。

居民可在上海停车APP线上签约、申请车位

  记者登录上海停车APP,在首页中就可看到“错峰共享”功能,具体分为“道路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库)”两类。居民可在“公共停车场(库)”一栏中搜索居住地附近的停车场,直接线上签约、申请车位。事业单位停车场,如宝山区罗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停车库、奉贤区老年大学停车库等都可在APP上查询到,此外还有不少国有企业的停车场供居民自行选择。

  根据上海市交通委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市各区共创建43个停车资源优化项目,开工建设8460个公共停车位,新增2333个错峰共享停车位,建成20个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在中心城区和其他地区建设智慧道路停车场的比例分别达到53%和36%。以“错时共享”缓解居民停车之困。

  京沪两地关于错时共享停车的探索一直未停下脚步。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5年,北京将利用闲置空间、人防工程等建设2.5万个停车位,同时,增加1万个错时共享停车位。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租赁合同的细化等周边配套保障举措也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中,以确保提供停车服务的单位和企业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有效解决居民的停车难题。

  停车难题“新解”②| 各地出奇招破解“城市病” 专家:出行和居住停车需分类治理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居民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停车位“一位难求”成为横亘在居民生活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现实难题,破局城市停车困境已迫在眉睫。错时共享停车位有效拆解时间限制,向天空向地下“要车位”顺利打破空间捆绑,信息化手段整合碎片化停车资源……全国各地均在积极破局停车困境。海报新闻记者从京沪两地出发,放眼全国,探寻城市停车难题的“新解法”。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有96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车辆密度的不断上升,使得城市里原本就紧张的停车位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近日,北京市静态交通业协会秘书长陈媛媛接受了海报新闻记者的采访,在她看来,停车困难的成因是停车市场化程度与停车需求不匹配。具体体现在停车成本上,特别是居住型停车成本远低于停车位应有的市场价值,导致居住车位供给不足,违法停车屡禁不止,停车难、停车乱情况频现。

  车位管理建设更新

  “居住停车难题中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老旧平房区停车位建设是很难完全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的。当前,北京市针对东城、西城胡同平房区采用小型化、端口化的方式,解决胡同居民停车需求的探索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很值得深度研究。”陈媛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近年来针对东城区东四六条胡同的治理就是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题的成功案例。

  东四六条胡同位于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北京中心城区,由于空间有限,加之近年来居民车辆激增,停车需求大,使得违规停车现象普遍,停车管理复杂困难。

  为了解决停车难题,东四街道引入了社会资本。2022年6月,由腾退的简易楼建设成的立体停车楼正式启用,为胡同增加了94个停车位。东四六条胡同成为了东城区第43条“不停车”胡同,主路畅通无阻,曾经安宁的街区重新回归。

  近年来,东城区也在以停车设施有偿共享的方式着力挖掘全区停车资源,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据东城区城管委发布的信息,2024年,东城区通过与央企、国企单位合作的方式,深入挖掘公交场站、企业停车场等共享停车资源,新增有偿共享停车位1051个。

  除了能否有稳定的停车位,居民同样关心停车费用。

  2024年12月底,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李女士收到了社区居委会发布的2025年道路居住停车认证登记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有需要的居民携带“五证”(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行驶证、驾驶证)原件及复印件、无停车位证明,于截止日期前到社区进行登记。

  “这样申请的路侧停车位的费用有优惠,一年3600元。目前来看我们这边的车位也算比较稳定,基本每天都能停得下,所以这个费用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合适了。”李女士告诉记者。

  “上天入地”要车位

  因地制宜重新规划停车区域不失为解决“停车难”的好办法,全国多个城市也在停车设施建设上各出奇招。

  山东省青岛市自2022年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全市50个立体停车场相继建成投用,合计新增泊位约2.2万个。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深圳市,2018年深圳市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统筹推进相关项目设施建设,并就项目申报、审批、运营、管理等各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为了激励更多企业投资建设地下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不少地方政府也给出了政策支持。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官网获悉,广州市地下车库(位)可分期、单独办理规划确权这一创新服务举措顺利落地,既帮助企业切实“减负”,又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城市“停车难”问题。

  “上天入地”要车位,通过立体化建设和地下空间的开发,不仅增加了停车位的供给,缓解了城市核心区域的停车压力,同时也为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开辟了新路径。

  科技赋能停车资源配置

  打开上海停车APP,进入首页的“错峰共享”功能,全市“道路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库)”的具体停车区域、停车费用、可签约车位数量都可以查询到。

  记者注意到,以上两类停车位(场)都可以在该APP中进行线上自助签约。居民可以按照个人需求查询车位,在线自助填写申请人信息进行签约。线上签约的信息公开度更高,居民操作更便捷,选择也更加自由。

居民可在“北京静态交通共享停车”小程序查询附近的停车场

  2024年7月,北京交通部门更新了北京交通APP,上线中心城区3.4万个错时共享停车位,市民可自行查询。“北京静态交通共享停车”小程序也已上线,可以清晰查询到北京全市共享停车场的基本信息、位置分布等情况。

  近几年,很多城市都上线了停车应用软件或者小程序,用以系统整合全市的停车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停车效率,通过实时信息共享和智能匹配,实现了停车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停车服务。

  出行停车和居住停车需分类治理

  陈媛媛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近年来,各地政府开展的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解决了很多现实状态下的停车难题,确实有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行政管理资源,耗费了很多政府部门的精力和财政支出。”

  陈媛媛表示,停车的规划、建设、管理、执法这四个环节对应的相关部门应当针对停车难问题的本质开展工作。要解决城市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相关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应当深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法律法规,针对违停、乱停的情况,做到有法必依、违停必究。

  此外,陈媛媛还提到,出行停车和居住停车是两种不同的需求,要把两种需求分别对应合理的治理原则。其中出行停车,在大城市要逐步定位为完全市场化解决。“可以适当抑制开车出行的需要,积极倡导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而居住停车要在居住区内解决,逐渐引导社会形成对于停车位应有价值的认识。如果停车费能够满足建设车位的基本成本和略有盈余的前提条件,将会产生大量的市场化建设项目满足居住区停车位供给。

  ■记者田柳 赵恩 编辑LX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全站搜索

主办单位及版权所有:全国道路停车行业联盟 鲁ICP备09020533号 
Copyright© 2009 Chinaonstreetpark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