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月2日讯】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每逢节假日,“停车难、停车乱、停车贵”都会成为郑州市民口中的高频热词。一“位”难求,停车难到底“难”在哪儿?
供需矛盾突出
车位增速跟不上“买车”速度
每天晚上下班,家住管城区海轮·城市风铃小区的周先生都要将车停放在距家500米左右的华储佳苑小区停车场,而后步行七八分钟返家。
“我们小区800多户,地上停车位150个,地下停车位30个,缺口这么大,往哪停?华储佳苑是新建小区,车位比较充足。”由于车位不足,附近几个小区的居民很多选择在路边违停。
周先生小区门前的云鹤路,原本就是双向单车道的狭窄小路,两侧两排车一停,就只剩一条缝,经常与对向车“抵头”造成拥堵。“别说汽车,就是对面来个电动车,不避让都错不开车身。”
“富田太阳城到未来路这片区域的住宅,基本上都是2010年前建成的,这一区域车位紧张,‘堵车’是常态。”周先生说。
在郑州市数以千计的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更为严重。由于没有规划停车位,居民的车辆只能停在门口道路以及人行道上。虽然经过几轮老旧小区改造,新增了一些车位,但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除了老旧小区,医院、老的商圈,也都是市民感觉“停车难”的重点区域。2023年12月29日上午9时,郑大一附院的地下停车场就已经“车位已满”,附近立交桥下大大小小的停车场基本也都已停满。“我上个月来这医院5趟,从来没进去过它的停车场。一天到晚都是满的。”一位前来就医的市民说。
“根本问题还是供需矛盾。”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部门同志介绍,就省会郑州来说,2007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2012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了5年时间。此后,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以每3年100万辆的速度递增。截至目前,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568.7万辆,居全国城市第五位。
机动车保有量“一路飙升”,但应与之相匹配的停车位却远远没有“跑起来”。以郑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截至目前,主城区8区机动车保有量320万辆,大约有停车位220万个,缺口约100万个。
缓解“停车难”问题,郑州市相关部门也在努力。郑州市2023年的重点民生实事中,推进停车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其中一项。全年共新增停车泊位59.3万个。然而与此同时,机动车也在快速增长,缺口仍然不小。
潮汐现象明显
写字楼、居民区、停车场、总有一个空荡荡
市民朱先生家在中原区绿都城,公司位于金水区绿地之窗写字楼内。
“停车难,一天到晚都难。早上眼馋小区的空车位,晚上眼馋公司附近的空车位。”朱先生一阵苦笑,道出了郑州市域内停车泊位的“潮汐现象”。
“早上来公司,路边没划车位的地方都是车,地上停车场一天25元左右,可车位有限,地下停车场一天得五十元。晚上下班回家,白天空荡荡的院里也塞满了车,有点空隙都被见缝插‘车’。”朱先生说。
城市在扩展,停车难似乎也从市中心向各个角落蔓延。其中,重点区域的停车资源供给不平衡,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称,停车难的成因不只是“车多位少”,还有时空分布不均。住宅小区泊位白天饱和度低,办公泊位夜间饱和度低。而在学校、菜市场等重点区域,往往在特定的时间段出现停车困难。
能否将一定时段内的闲置车位充分利用,缓解停车难问题?2021年,郑州市推出共享停车位,市民们可通过出租自己的闲时车位,让来附近办事、上班的人们有停车位可用,还能获得停车收益补贴家用。此外,郑州市还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场免费错时向市民开放,此举也受到市民好评。
2023年12月30日晚19时30分,郑州市民郭先生和家人来到纬五路一家餐馆就餐,在“郑好办APP”的智慧停车页面上,郭先生绑定车辆信息,点击“错时共享”选择“单次错时”,顺着导航驶入目的地附近的一处党政机关内部停车场。
“电动升降杆自动抬起,畅通无阻,确实方便,关键还免费,不错。”郭先生笑着说。
“错时共享停车能够挖掘既有停车位资源潜力,为解决停车难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提供新思路,值得点赞。”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麒洋表示。
据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郑州市已协调共享泊位60424个,已上线5574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共享泊位55984个,已上线43464个。
有位不停
不文明行为 加剧“停车难”
“停车难”从根本上来讲是供需矛盾问题,但又不仅仅是供需问题。
2023年12月29日18时,河南省肿瘤医院附近交通拥堵不堪。一位车主在医院门口恣意停车熄火,不顾保安劝阻,拎着东西就往医院钻。
距离医院门口300米左右,记者来到一处地上停车场。门口电子屏显示,该停车场拥有停车位157个,剩余车位86个。
停车场管理人员说:“每天都有大量空车位。20分钟内又免费,很多人都想着交警不轻易贴条,怕20分钟不够办事,省个停车钱,把车往路边一扔。”
一边则是路边违停不断,一边是停车场空置。这种情况在郑州还不是个例。记者从郑州市停管中心了解到,2022年8月份到2023年4月份的统计调查显示,郑州市停车场的闲置率,中心城区能达到20%到30%,三环边则达到50%。
有车位不停,却选择停路边的情况,不止开放停车场能遇到,居民区也普遍存在。
2023年12月28日上午8时,玉凤路战友苑小区旁边,环卫工丁大爷盯着路边一辆满是落叶,积灰很厚的“僵尸车”直叹气。“停这儿得有一俩月了,风吹日晒的,天天掏着停车费,也不开走。车下一天聚一堆垃圾,真难清理。”
为啥选择路边停车呢?车主罗先生算了笔账。“白天一次2块钱,过夜免费,在小区里租车位都没这么划算,谁还买车位啊。”
2011年12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市内城区公共停车场机动车存放服务实行差别化收费的通知》,该政策实行以来,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逐步弱化,导致公共停车泊位周转率低。”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同志介绍,据统计,市区道路内停车泊位日均周转0.99次,部分区域日均周转不到0.5次。
周转率低意味着利用率低,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郑州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建议,采用市场化手段,及时调整停车收费政策,利用价格杠杆鼓励“短停快走”,提高公共停车泊位周转率,缓解停车资源供需矛盾。
郑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停车难”问题,不仅要依靠有关部门的整治,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社会共治共享,才能最大程度解决“停车难”问题。
■记者朱佩娴 张文豪 徐驰 尚明桢 编辑LX
相关新闻:郑州停车乱,下步怎么办?
【人民网1月3日讯】近日,关于河南郑州“乱停车、停车难”系列报道引发舆论关注。乱停车与停车难,不仅考验城市的公德心,更考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智慧。“重罚”和“不罚”,都会让部分群体利益受损。
“重罚”与“不罚”间,如何做到因时、因地、因需,经常性、精微地进行调整?不少人建议“用市场调节的办法”。这种办法可行吗?记者整合多方观点予以求证。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二十大着重强调的深化改革方向。解决郑州市“乱停车、停车难”问题,怎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呢?郑州市发改委、城管、交管、交通、城建部门以及部分专家、网民,分别给出意见建议。
利用价格杠杆 鼓励“短停快走”
提高公共停车泊位周转率
据统计,郑州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68.7万辆,居全国第五。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市区道路内停车泊位日均周转0.99次,部分区域日均周转不到0.5次。不少网友认为:除了学校、医院、商圈周围停车位有供需不足情况外,不少人“为图方便经常开车出行,无重要事情长时间占用车位”,是造成公共停车泊位周转率低,也是造成“乱停车、停车难”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应调整停车收费政策,利用价格杠杆鼓励“短停快走”,从而提高公共停车泊位周转率、缓解停车资源供需紧张的情况。
据郑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围绕市区道路畅通中的“堵、难、乱”现象,聚焦“畅、序、便”,郑州市从工程项目谋划、资金保障、停车差别化收费等方面积极探索,提质破局。其中,提出的“短停快走”办法,可以大大提高道路公共停车泊位的周转率。
但也有网友指出,利用价格杠杆鼓励“短停快走”,不能只靠涨价,更重要是对全域畅通拿出系统化方案。
郑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优化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差异化收费,调整将仅限于道路内外公共停车泊位,比例为全市收费停车泊位数量的7.6%,商业化停车场、住宅小区均不在调整之列,且火车站、高铁东站、机场仍按现行收费标准执行。要按照“一类区域高于二类区域、二类区域高于三类区域、道路内高于道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间、长时间高于短时间”的原则,实行机动车停放服务差异化收费。“调整将对短时间停车影响较小,主要对长时段停车进行价格杠杆调节。”
该负责人还介绍,2023年12月30日发布的《郑州市优化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差异化收费办法(征求意见稿)》,降低了首小时的收费标准,一、二类区域道路内公共停车泊位首小时停车收费标准由4元调整为3元,且收费时段由“7:00--21:00”调整为“7:00--20:00”,收费时段缩短了1小时;免费时长由原来的20分钟调整为30分钟,并设置了一类区域最高限价为35元(按时长累计为47元,减少了12元);二类区域最高收费为26元(按时长累计为35元,减少了9元);三类区域最高收费为18元(按时长累计为24元,减少6元)。同时,对有新能源充电服务设施的停车场(所),在充电时间内已收取充电服务费的新能源汽车,不再收取停车费;新能源汽车在指定停车区域收费标准减半。
统筹推进停车资源有效供给
完善停车管理和社会监督
乱停车、停车难,虽然公德心很重要,但归根结底是停车场(所)供需矛盾问题。
一名郑州市政协委员表示,如学校、医院、商圈、老旧小区,本身需求量较大,还有写字楼存在停车潮汐现象。解决停车难问题,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停车位的供给,一方面还要利用有限资源,引导车主错时、错位停车,争取在有限资源情况下,尽量地满足群众需求。
郑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实现道路畅通,城管部门积极统筹推进停车资源有效供给、持续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功能、不断提升停车场规范化服务水平。此外,还积极加强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党建引领提升重难点区域停车服务水平等。2023年,通过采取“新建、共享、盘活”三种方式,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各司其职、统筹推进,新增停车泊位59.3万个,其中新建15.3万个、共享11.6万个、盘活32.4万个,超额完成年度50万个(新建10万个、共享10万个、盘活30万个)的目标。
供需矛盾,既有停车泊位少的“硬件问题”,也有管理服务跟不上的“软件问题”。
一位郑州市人大代表认为:硬件问题难以一蹴而就,但有限条件下,可以通过实现车、位资源匹配,引进数字化智慧服务等,精准设置和增加区域有效车位,引导车与位尽量匹配。
郑州市城管局停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完善指挥停车系统功能方面,郑州开发的市级停车管理平台“郑好停”,2020年9月30日上线以来,基本构建起余位查询、车场导航、自主离场、无感支付和车场资源管理、电子发票、客流诱导、收费清分、欠费追缴等服务,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数达300万,绑定车辆突破152万辆,为市民提供路内停车超3600万次。目前,“郑好停”已经实现全部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和2045个经营性停车场(含市区、登封、中牟、荥阳等)的接入。
在提升停车场规范化服务方面,按照《郑州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规定,郑州市一方面按需求排查、市公安交管局审批、各区(开发区)施划管理的程序,在市区4.2万个道路停车泊位全部采取标线、标牌、编号和收费管理“四统一”,另一方面加强经营性停车场的备案管理,目前备案率达98%以上。郑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还对经营性停车场的服务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定,2023年还评选出人民路丹尼斯等12个停车场为示范性停车场。
采访中也有网友认为,无论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离不开对停车场和停车费的社会监督——只有更加透明的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才能更好地破解“停车难”的深层次问题。
如2023年12月顶端新闻就报道:位于渠东路三全路口的“渠东路生态停车场-1号”停车场,公示牌显示收费标准为20分钟内免费,超过后第一个小时5元,每超过1小时加收1元,上不封顶,收费单位为郑州公用停车场管理有限公司,明显与相关规定不符。
还有网友质疑“同区位停车场有的收费2元,有的却收5元”,郑州市金水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回复称,停车收费标准包含政府定价、政府指导定价以及市场调节定价三种机制,但最后一种并非绝对自由定价,“确有超出市场价过高的定价,或存在扰乱市场环境、哄抬物价行为,市民可以拨打12315监督电话进行反映”。
“只有保证收取的停车费合法合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能聚财聚力,倡议公德,深层次解决乱停车、停车难问题”。有网民这样表示。
打通停车难的现实堵点
和道路畅通的心理堵点
解决“停车难”,目的是治理“乱停车”现象,进而优化市区道路,使道路更加畅通。因此,有网友建议:既要从小处着手,也要从大处着眼,从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优化市区道路畅通度,方便群众出行。
郑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想方设法增加停车泊位、增强数字化和管理服务外,城管部门还持续加强道路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即全面纠正“路不平”问题、加大施工围挡整治力度、提升市区道路照明设施管养水平、加强违规占道治理等,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对金水区瀚海海尚、普罗旺世、正弘城商圈、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区域进行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
郑州市公安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交管部门持续推进道路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围绕“人、车、路、设施、企业”五要素,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扫路行动”,聚焦城区道路基本情况、交通流量、交通事故、停车供需、公共交通、道路积水点等11个方面,紧盯停车需求、道路规划设计、道路建设遗留问题、路权移交等重点,精准出击解决道路交通堵点、乱点、隐患点等问题。此外,还开展酒驾醉驾治理、飙车炸街、违法乱停等交通违法行为打击,加强科技赋能交通和宣传教育等助力道路畅通。
郑州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畅通郑州”目标,郑州市大力推动快速路网系统、桥隧工程和支线路网打通工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建成通车城市快速路252公里,修建主次市场道路工程453条,完成23个桥隧等“瓶颈”工程。特别是453条支线路网工程,极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的“微循环”系统;此外,二七广场下穿隧道、彩虹桥及接线拆解与新建工程等23个桥隧“瓶颈”工程,有效解决了重点区域的“肠梗阻”问题。未来,郑州市还将继续高标准谋划一批重点市政工程,打通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使城市交通微循环更加顺畅。
郑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也介绍,为助力优化市区道路畅通工作,郑州市积极发挥公交、地铁服务保障职能,首先是构建了以“快、干、支、微”四级公交网络为主体和以网约公交、通勤公交、夜班公交、旅游公交等为辅助的公交线网格局,二是坚持公交地铁融合发展格局,先后开通101条社区接驳巴士线路,注重加强公交与地铁的换乘衔接,初步形成了公交地铁“两网融合、一体发展”的服务体系,同时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数字赋能保障畅通,未来将不断加大智慧绿色交通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乘坐体验,不断更新公交车辆,提升氢能源公交车和小型电动化公交车比例,不断优化市区道路畅通工作。
“既要打通停车难的现实堵点,也要打通道路畅通的心理堵点,只有让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乱停车、停车难问题,让郑州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更加有效。”郑州市一名政协委员表示。
■记者朱佩娴 张文豪 时岩 编辑L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