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行业新闻  (10237)
联盟动态  (8)
会员动态  (0)
国际新闻  (7)
 
最新文章  
 
 
上海代表热议道路交通长效管理 “短板中的短板”如何补好 2017-1-20
道路停车行业联盟2017-01-20 16:53:5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新民晚报 文字大小:[][][]

  【新民晚报1月20日讯】 上海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已进入第10个月,由此催生的新修订《上海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也即将于3月25日正式实施。今年人代会上,包括余国强在内的不少代表对于上海交通现状有一个共同的观感:机动车守法程度提高明显,但同时,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法行为仍十分突出,已成为上海交通“短板中的短板”。

  精细化管理也是代表口中的热词。破解停车难,管好乱停车,需要严格执法,更需要细腻管理。当然,上海交通要真正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仅从末端寻找开锁的钥匙,显然不够。代表们认为,机动车保有量绝不能无止境地增长,公交优先、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必须成为主流。这一切,必须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源头考量。

  非机动车违法要提高成本

  “那个送外卖的快递员骑着助动车闯红灯,结果和机动车相撞受伤死亡,很让人痛心,一次违法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市人大代表程维明口中的这一案例,引起不少代表的共鸣。

  程维明注意到,近期出现不少助动车和机动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一个快递小哥突然从一个小区窜出来与一辆机动车相撞,也不幸身亡。”程维明认为,非机动车事故频发的背后是违法盛行,这也是不少代表的共同观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是上海交通“短板中的短板”,应该成为上海交通管理下一阶段必须突破的瓶颈。

  瓶颈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管理缺少好的手段。程维明建议,鉴于现在的非机动车骑行者不少是快递、外卖行业的员工,在加强现场执法的同时,也要对企业有所约束。人大代表陈晓燕也有类似观点:“对外卖员交通违法处罚进行统计,如果一个外卖平台的员工交通违法次数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对这个外卖平台进行处置。”

  非机动车违法成本过低,即使处罚,震慑力也有限。人大代表刘民钢建议在交通管理部门在新版道交条例具体实施时,应该有一些针对非机动车的具体治理方法。“比如说违反交通规则又不接受教育和改正的,可以暂扣一、两个星期的车。”

  人大代表余国强认为,除了机动车、非机动车,还要管好行人。“这次看到黄线的相关新规实施,很欣慰。但我觉得还少一条红线。”余国强透露,他曾在香港看到出租车司机车速很快,便询问开这么快为什么不担心行人乱穿,出租司机告诉他,路边有一条红线,行人是不能穿越的,一旦穿越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余国强建议上海在划黄线的时候也增加一条红线。“这也是对人们的一种教育。可能会有一个过程,但逐渐会在我们这代或下代人身上起作用,形成马路不能乱穿的习惯。”

  停车资源要精细化管理

  如何破解停车难,是人大代表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将于今年3月25日实施的修订版道交条例中明确规定:“本市道路停车泊位的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并建立道路停车泊位动态调整机制。本市外环线以内一般不再新增全天性道路停车泊位,逐步减少现有全天性道路停车泊位。”

  对此,不少人大代表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大家普遍认为,可以通过挖掘停车资源的潜力,满足一些刚性的停车需求,但对于一些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来说,本身公共交通已经十分完善,再开发停车资源没有必要。“开发更多车位,就会吸引更多车前来。控制停车资源供给,才能遏制不必要的私家车出行。”

  “上海的停车资源到底有多少?”人大代表高解春认为,要做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把全上海的停车资源家底摸清,这样才能真正管好用好,同时也能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停车规则,引导市民按照上海超大型城市发展的趋势安排出行。“比如针对居住较远的市民,可以建设换乘停车场,引导更多的人采取‘P+R’的模式出行。”

  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更多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上。人大代表金永红认为,路内停车资源可以挖掘,但开放是有条件的、分时段、分区域、错峰的,而且管理应当更加智能化。比如可以在路边设置二维码,停车在那边扫一下,付一个小时的费,出来一张单子自己贴在车上,付费时间则自动联网,巡逻民警从设备终端上就知道哪辆车停了一个小时、哪辆车停了两个小时,超过时间就贴单处罚。如果付费时间超过了,车主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续费,同时把续费信息在网上更新。

  人大代表刘民钢建议,在停车管理中还要考虑一些特殊群体的需求。比如现在很多大医院、急诊室门口划上了禁停黄线,但一些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下车时,往往动作比较慢,时间会比较长,“能不能设置一些出租车的停车等候点,方便病人上下客和扬招。”

  还有代表建议,在“停车难”这样有一定争议又关系到上海未来发展的问题上,立法上也应更加精细。人大代表薛潮说,北京用了一年时间对“停车难”问题进行立法调研,摸清停车资源和各种场所的实际缺口,以及百姓真实想法,特别是“怨声”到底在哪里,无疑更有针对性。

  机动车保有要总量控制

  交通难管,根源还是车多人多。人大代表钱翊樑指出,目前上海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30余万辆,如果按照现在一年不少于10万辆的车牌发放速度,到了车辆保有量达到1000万辆的时候,“即使不开车,车可以停在什么地方?”

  这也是不少代表共同的担忧:如果不控制车辆的无序增长和使用,开放再多的停车场所也未必能满足需求。钱翊樑建议,上海的城市发展规划对车辆要进行“总量控制”,规划要有前瞻性。

  陈必壮代表做了一个简单的估算:“如果说5年内保持现有的牌照增长速度,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一个车道一公里可以承担120-130辆车的标准算的话,大概要增加600-700公里的道路。”这显然不可能,因此陈必壮建议从源头来看待这一问题,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达到交通长效管理的目的。

  “比如,大家现在都赞同公交优先,低碳出行。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观念还是没有注重到公交和行人非机动车路权的优先。”陈必壮举了一个例子,现在很多重大工程,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施工要占用道路。“机动车的交通不能影响,占用了一根车道要还一根车道。但公交车却被移走了,人行道却被侵占了,非机动车道也被侵占了。最后造成行人挤到非机动车道上,非机动车挤到机动车道上。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大大提高。”

  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出行总量不会变化。路权向更加集约、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倾斜,也必须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不少代表认为,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要更注重慢行交通的地位。

  人大代表朱如安是一位自行车骑行者。“骑着骑着我就被逼到人行道上了,非机动车道实在太少了。”这是朱如安的切身感受。他认为,新道交条例已经明确了慢行交通的法定化,但上海现在的慢行交通系统非常糟糕,一面是满大街的橙黄蓝绿的共享单车受到热捧,另一方面非机动车道却没有同步规划发展,这本身就存在矛盾。

  人大代表林丽平也在一份《关于大力修建自行车网道,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的建议》中提到,“10年前,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曾做过《上海市中心城非机动车交通规划研究》,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打通、加宽、完善13纵、12横的自行车‘廊道’,构成上海自行车道的骨干路网。”她建议对此进行重新评估,为上海未来慢行交通的发展留出空间。

  公共交通需要科学优化

  公交优先毋庸置疑,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和公交线路的调整,却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人大代表缪长喜认为,道路资源和地铁都已趋近饱和,必须通过提高地面公交效率吸引市民转变出行方式,公交专用车道必须设,但要做好“一前一后”的工作:设置前要充分的调研,避免“为设而设”;设置后应动态管理,定期评估,根据实际使用效果适时调整,同时允许校车、公司通勤大巴及载客出租车等带有一定公交性质的车辆进入以提高利用率。

  人大代表林晶建议重新开展公交线路的普查。“以前在调整线路的时候,政府部门的主要手段是给沿线的居民发放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一般都是希望不调整,或者说要求增加的,没有说要求撤并的。”她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是不是一定要通过问卷调查才可以获得一手数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是不是可以一定反映真实需求?这些都值得思考。

  林晶认为,在公交线路和专用道规划的编制上,要利用现在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量化的规划,而不是人为确定完成多少公里的设置。要充分挖掘数据,包括公交卡的数据,包括地图运营商的数据,设置本市公交网络的模型,为调整和优化公交网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用大数据说话,使决策更加透明,也使市民的需求得到真正满足。”

  ■首席记者 潘高峰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全站搜索

主办单位及版权所有:全国道路停车行业联盟 鲁ICP备09020533号 
Copyright© 2009 Chinaonstreetpark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